问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一)
原创 上海科技人才 上海科技人才
2020年底全球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公司收购了中国唯一自主且广泛应用的专利数据库IncoPat,在国内专利圈掀起不小的恐慌,疾呼“要提高警惕”,毕竟在中美全面贸易战关口,中国研发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所仰赖的专利数据库此时披上“美资”外衣,不得不引人忧心。但本篇暂不讨论专利大数据或创新研发轨迹等方面安全性问题,重在引发对科技智库立论之本数据库支撑的思考与关注。不管是否危言耸听,科睿唯安毋庸置疑占据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数据支持的半壁江山,是国内类似数据库服务提供商万方、同方知网、维普等所望尘莫及的。数据库对于科技智库政策研究价值巨大,而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强国基础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之一。
参照中国社科院定义,智库又被称为智囊团、头脑企业、思想库、顾问班子等,是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智库集聚、运用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管理治理提供政策建议或优化方案。包括建言献策、运筹判断、跟踪纠偏、诊断分析、反馈信息、前瞻预测、提供方案等职责。可见渠道、人才、成果、管理、技术方法、反馈机制等均是影响智库发展的要素。关于智库的研究论述卷帙浩繁,本文不作赘述,仅从管理、人才、成果影响力等方面探讨日趋多元化治理环境下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01首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2015年1月,中央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体要求,并一直将决策咨询置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对智库建设多次提出要求、作出指示。强调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代表了治理能力的自信,是落实“决策咨询制度”的重要体现,昭示一个发展中大国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信念与胸襟。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中国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紧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质量,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以智辅政的优良传统,注重“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最早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孟尝君门客三千”。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各层面关系相互交织,衍生出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共生体系,现代政府应对国家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决策所涉及知识体系、专业领域日趋庞杂精深化,每种决策方案背后都牵动复杂利益链,需要多重模型构建和损益分析博弈作为支撑,而智库相当于延展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范畴,评估预判每种方案的政策成效。正如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在《政务工作中的学术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国学者似乎较少做论证改革方案或政策效果的研究,然而这种研究很需要。确定了政策目标之后,需要检验多重目标是否彼此相容,或者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是否恰当和够用等。”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贸格局重塑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使得国际地缘政治科技纷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迈入攻坚期,都令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对智库出思想出人才的要求倍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对提供智力支撑、彰显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那么中国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如何体现自身特色?新型智库应具备哪些功能?如何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这些都是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先意味坚持中国道路,聚焦中国发展、阐发中国声音。中国特色治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要根基,中国特色智库需充分利用这一治理体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以服务公共政策、推动科学决策、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国际话语权为己任。其次扎根于中国国情,善用中国视角,立足我国全球战略变化,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研究提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点难点解决对策建议,产出高质量思想产品。紧密联系中国特有国情,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管理机制体制。最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体现在立足中国 社会治理场景加强研究,在借鉴国际顶尖智库研究经验和研究方法、积极融入国际新场景的同时,针对中国发展重大决策需求找出最契合中国实际的中国方案,如针对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形势多边关系、区域发展,0-1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颠覆式创新,科技安全与风险等问题研究,针对持续不断的中国技术封锁,加强中国主导的前瞻性地缘科技战略研究及构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发展对策。只有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量和活力,在新型智库迈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优化主体格局、体制机制、流程环节和咨政辅政能力,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更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应对发展重大问题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体现在数量及研究广度、深度有所提升。但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成果影响力弱等问题仍较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虽然得到很大提升,但总体来看与国际顶尖著名智库相比仍存不少差距。当前中国有影响力的智库仍以高校智库和党政军智库为主。虽然民间活跃智库数量有所增长,但是影响力较弱。截至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国家高端智库数量总共29家,首批(2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第二批(5):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其中第一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新华社等;第二类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第三类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四类是有较好基础的社会智库,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其中前两类共26家占比89.6%。
多年来上海政府坚持决策咨询的良好传统,为沪上各类智库发育与成长提供丰厚土壤。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国内无先例和经验可循,在城市建设、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能听见国际、民间智库的声音。国际智库以其卓越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脱颖而出,上海世博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临港新城布局等规划背后都有国际智库身影,麦肯锡参与南京路商业街规划、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淀山湖规划等;民间智库也凭借客观中立、前瞻实证的理念不遑多让。在上海市区县级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民间智库福卡参与了17个区县规划(共18个),2005年给浦东新区做创新体制研究时福卡便提出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航空港和深水港建设自贸区的建议,极具远见。1994年设立“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更成为体制内外智库秀场。第十一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累计收到申请成果626项,面向社会的研究成果奖547项,创近十年最高,来自北京、江苏、重庆等外省市申请量较第十届增加了57%。最终产生研究成果奖90项,有42项来自本市高校,41项来自本市研究机构和企业,7项来自国家部门研究机构和外省市的单位,体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智库生态。此奖项不仅体现出上海市政府对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视,为体制外民间智库广开言路打开通道,更建立起智库工作良性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02 底层数据库支撑能力有待夯实
开篇提出的数据库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制约智库研究成果水平和影响力重要因素,脱离数据讲分析结论无异于一叶障目、闭门造车,研究成果自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不仅国内政策对策滞后于决策部门需求,在国际舞台上更难引领设置超前议题进行战略谋划。随着专业细分、学科交叉、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为决策层和公共治理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效政策方案,对特色、专业数据库提出更高要求。在各领域建立更新及时、精确高效、专业权威的数据库,以支撑相关问题研究得出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
江小涓在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期间的决策案例值得深思:国务院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涉及教育、科技、医改等问题决策时,都希望能有不同方案的资金筹措和可持续性发展详细的数据测算作为参考,而不是未经计算就不负责任的推动,因此往往从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中寻找依据,但总体上看国内专家还是讲理论多,详细测算少。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点的接受程度和实用性。对此她指出,学者们提出一些相对“彻底”和“根本性”的重大建议时,问题看得透彻,思路和道理都正确。但是,决策者们还希望能看到对实施中可能碰到问题的分析和对实施成本的评估,把握好措施的轻重缓急。
信息支持和政策分析方法的不足制约中国智库政策思想产品质量提升,也使中国智库在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缺乏对话基础。大多数智库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研究主要依赖于外部统计数据资源,缺乏全面充分深入一线的实际调研数据基础,缺少对专题数据的开发和长期深耕,导致缺乏全局性长线战略思维。研究手段停留在理论推演、经验判断、专家座谈等传统阶段,导致部分研究成果与实际脱节,提出对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智库数据库建设发展必须紧跟智库现代化进程,目前尚未成体系。需体现专题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不断完善核心功能,真正为智库提供前端支持,满足大数据时代政策研究的精准化需求。国内主要依托高校、公共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等建设了一批特色数据库重点项目,从数据库规模、数据开发、知识体系构建、信息服务功能等方面来看都有较大不足,存在专业面窄、数据量不足、类型单一、覆盖面不全,信息增值服务、技术手段不强、数据库接口不规范、操作性差等问题。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公共图书馆的专业选题主题反映地方经济、政治、参考决策等内容的数据库偏少,高校图书馆的选题反映地区特色或地区某一领域特点的偏少,科研院所图书馆和情报服务机构反映新型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数据库偏少,均影响数据库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独特的数据资源和研究模型是智库开展政策咨询研究的竞争力。决策支持不仅需要丰富的基础信息资源加以支撑,还需要运用新技术赋能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手段,在自主研发中提高核心竞争力。运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技术标准、技术平台,如大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可扩展技术等确保开发数据库的实用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在充分挖掘出数据库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叠加分析工具实现数据库资源功能扩展,满足使用对象的多重需求。如国内的皮书数据库引进机器标引、实现人机二次标引互查,提高了标引精确度,编辑加工深度由图书的篇、章、节进一步深化到知识点,真正实现内容碎片化。内容聚合以及能够联接和过滤不同信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信息过载的当今世界至关重要。主动挖掘关键信息,使智库数据更具个性针对性,大幅提升政策咨询研究的效率和精准性。如美国城市研究所开发的税收政策微观模拟模型,利用云处理技术分析新税法对美国联邦政府税收、纳税人税后收入、迭代税收收入带来的影响,对 9000 多个替代方案进行快速利弊分析,供决策者甄选最优方案。
科睿唯安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拥有覆盖创新各环节的专业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Cortellis、Derwent、CompuMark、MarkMonitor 和 Techstreet。其中《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研究前沿》《科技创新》《全球工程焦点》《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等很多报告援引的大量数据,都来自Web of Science和Derwent世界专利索引这两大数据库。Web of Science又由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子数据库组成。和Derwent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构建起全球最权威的科研成果平台和全球专利信息平台,积累超过百年的高质量科技数据,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持续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支持。成为国内知名智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智库的固定合作伙伴。前不久又与全球领先的软件、数据和分析供应商 ProQuest强强联合,拓展分析产品阵容,在长期预测性和规范性学术分析能力方面大大超越传统的期刊出版数据和引文领域。在国内科睿唯安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创办科学计量学实验室。下步目标创建全球科学实验共享数据库,包括科研实验数据库,记录全球科学家的实验数据,提高科研效率将一日千里。
全球顶级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自身推出的数据库产品,包含超过330个不同维度的数据查询模块,涵盖美国全部50个州的数据,收录的全部数据覆盖国家级别,州级别,地区级别等各种层次,揭示程度高。数据库提供的统计数据涵盖美国社会、经济、人口、医疗、教育和能源等方方面面,来源于美国人口调查局(U.S. Bureau of the Census),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和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等权威部门与机构。提供按主题浏览方式,涵盖14个主题类别,包含完整、可靠、权威的统计数据,颗粒度细,数据图表呈现信息丰富,整合度高,支持分类浏览,支持查看某一时间段内的数据统计信息。数据定期更新(按照每年度/每季度等更新)。
针对此薄弱环节由政府牵头政策支持基础数据库建设,增强决策公开、信息获取便捷度,提升面向科技创新战略与管理的知识服务功能,帮助政策研究者获得所需精确信息、数据及分析,提升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增强智库研究成果影响力。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打破陈规来规划思考,进行底层数据库信息技术原始创新,重视数据深加工,挖掘对科技决策有价值的新型数据源。将现有核心优势融入智库能力建设新场景,提高源数据分析深度和质量,加快形成新数据分析综合能力。如目前建设国家科研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效,包括助力战略导向课题设计;实现重点研发计划线上适时管理,过程透明可追溯可查询。
当前智库和数据库建设面临数字化转型,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政策研究方法,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迅速萃取有效信息。如采用移动端数据收集手段实现远程实时互动;利用社交媒体等新数据源增强政策研究成果可信度、触及面和公众影响力;应用爬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数据加工处理工具,促进智库议题选取覆盖广泛反应迅速;使用人工智能学习、模拟仿真技术模型工具,预测分析计算出最佳解决方案。(未完待续)